網絡癱瘓發生的概率應該是最大的,不過,要是連水電也給斷了的話,估計離戰敗也就不遠了。
目前情形下,像諸如聯合國五常這種擁核國家,本土發生交戰的可能性,其實是非常低的,遠海打一打就ok了,波及近海的概率已經很小,更何況本土作戰。
畢竟,按現在這個發展趨勢,萬一大國間發生交戰,定會講究“非接觸性”戰爭和“遠程精確打擊”,加上戰爭成本又極高,持續時間并不會很長。往往到不了讓對方“斷水斷電”的那一步,敵人還沒遇到幾個,戰爭勝負就已經見分曉了。
當然,也可能會出現小概率事件,比如核戰爭。這樣的話通訊,可能都沒機會斷水斷電,大家統統一塊去見上帝、馬克思或者真主了。
這種極端戰爭的結果,最形象的,當屬普京他老人家曾經扔下的一句霸氣的狠話:“如果俄羅斯遭到核攻擊,那么,我們就會用核武器毀滅這世界。因為俄羅斯都不在了,我們為什么還需要一個世界?”
好在,目前大國們都比較克制,這種生死存亡的風險,咱們不必太擔心的。
最近的二三十年的戰爭,多數屬于中低烈度的局部沖突(高烈度那是核戰爭),一些局部交戰中,往往會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城市攻防戰。這里舉個最為聳人聽聞的例子,堪稱現代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役——薩拉熱窩圍城戰役(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
當年,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的首都薩拉熱窩遭到了南斯拉夫人民軍與波黑塞族共和國軍圍困,共計1425天,被困時間超過斯大林格勒戰役三倍。期間,薩拉熱窩6萬剩余市民經歷了數年的斷水、斷電、斷糧、斷取暖燃料。曾經導演了《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著名電影人哈·克爾瓦瓦茨,都被餓死在了城中。
(圍城期間,為了躲避狙擊手,舍命匆匆過馬路的市民)
被團團圍死了的薩拉熱窩,幾乎斷絕了食物與藥品等必需品的供給。大多數時間里,整個城市僅僅能從聯合國和美軍的少量空投中得到一些補充。這又導致很多人在爭搶空投物品時,自相殘殺,或者在路上就被對方的狙擊手,甚至城市中的打劫者無情射殺。
(當今的大街上,彈孔仍隨處可見)
在圍城之前,很多市民相信了國家領導人的判斷——“局勢馬上就會平穩,城內很安全”,既沒有舍得直接去逃難,也沒怎么大規模囤積生活物資(當年通貨膨脹的厲害,很多人短期內也買不起大量生活用品和食物)。
然而,就這樣,毫無征兆的被突然圍了將近3年。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相當于你一覺醒來,整個城市就與外界失去了聯系,冰箱里的食物就成為了你最后的儲備。然而,沒過多久,可能你冰箱里的食物還沒消耗完通訊,電先斷了。
隨后,整個城市的秩序也全亂了套。此時,大把的鈔票,哪怕是人見人愛的美元,都成了廢紙一張,甚至連黃金或鉆石也沒卵用。保命活命的基本配置是——盡量多的AK-47。
有了槍,才能保證你出門覓食后,盡可能的活著回來,也能降低你舍命搜集到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被他人強行占有的概率。
近3年多的時間里,整座城市斷電、斷水,排污系統早已停止運作,多數人靠雨水、空投和秘密的隧道運輸來維持生命,冬天燒樹枝和家具取暖;沒有人維持秩序,弱者與落單者都沒挨過頭一年;
(當年秘密運輸物資的地下隧道,現在已經被開辟成了旅游景點)
因為缺乏基本的醫藥和醫療救護措施,人們開始用傳說中的草藥和一些“神力”來治病。這導致,一個小小的傷口感染或是腹瀉,都能奪走一條鮮活的生命;廢墟內遍布已開始腐爛、來不及埋葬的死尸,街道上各種垃圾堆積如山,整座城市都彌漫著惡臭和死亡的氣息。
以上是一個城市被封鎖,斷水、斷電后的情形,城市如此,更何況整個國家。
不過,基于現在的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不斷完善,針對一國民用設施的大規模破壞行為,其實并不多見。尤其是民用的水源和糧食,不太會被認作直接打擊對象。
而網絡和電力設施,因為涉及到了相關的通訊和交通系統,甚至對方軍隊的作戰數據鏈,受到波及的概率則會更大些。一旦電網被破壞,對一個國家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甚至可以說是毀滅性打擊。類似的事例諸如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在美軍的定點空襲中,兩國的壞供電系統都屬于最先被“關照”的對象。
總之,目前情形下,全面戰爭爆發的概率不高,除了那種特別袖珍的國家外,全國家范圍、全境被斷水、斷電、斷網的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更多的則是針對于某個特定地區或者城市。此外,相對于斷水而言,斷電更為普遍,而類似“薩拉熱窩之困”的圍城,再次重演的幾率,也已經是非常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