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季,當大家為工作而發愁的時候,有一個崗位應屆生年薪25萬卻是白菜價。微笑中透露出貧窮,平復一下心情,到底哪個職業可以如此囂張?沒錯,就是人工智能工程師。根據招聘市場的數據信息反饋,人工智能、移動終端、云計算等專業都是目前就業市場上的熱門專業。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領域,對專業人才知識迭代水平、學習能力要求很高,加之企業人才需求量急速攀升,AI人才無疑成為了就業市場上的搶手貨。因此出現“AI崗位平均年薪超過50萬,企業還是很難招到員工”的現象也是不足為奇。為什么AI人才如此難招?主要基于以下三個原因:
大勢所趨,人工智能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熱門行業。去年的兩會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發和轉化,這也意味著發展AI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拔镆韵橘F?!蹦壳笆袌鲂枨蟠螅瞬哦倘保虼撕芏?AI專業的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被獵頭盯上。校園人才的戰火升級也導致了應屆生薪酬的水漲船高?!叭瞬糯髴稹币挥|即發,企業們無法在招聘現場搶奪AI人才,背后的爭奪戰早已打響,尤其在新銳企業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之間。
人才缺口巨大,企業需求強勁:
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領域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面臨“坑”多“蘿卜”少的現狀。據領英去年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ai,全球AI(人工智能)領域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相關人才總數超過85萬,高居榜首,而中國的相關人才總數只超過5萬人,位居全球第七。保守統計,未來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高達500萬之多。當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比,存在著非常明顯的滯后,這也是企業開出高價也難覓賢才的根本原因所在。
專業人才培養滯后,后備儲蓄人才不足:
深度學習的商業化導致AI人才稀缺,一些行業巨頭正在全球范圍內設立實驗室,并且積極招募在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方面的AI人才。許多學校也和企業也開始行動起來,共同為該行業培養后備力量。高等院校在加強專業建設之外,還可通過校企聯合辦學的方式來培養人工智能人才,很多專業的人工智能培訓機構也參與其中,以豐富人工智能教育的形式,并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加速發展ai,為企業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
有專家認為,未來圍繞人工智能的人才培養體系應該重視全產業鏈的人才梯隊建設,而人才梯隊包括幾個層次:做理論基礎研究的科學家,把理論模型技術化的工程師,用技術進行生產和改造的設計師,以及最一線的產業工人。國內必須借此機遇做好AI人才培養,以緩解行業發展壓力,剩下的則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