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地圖產品而言,某個地理位置周邊的信息,稱之為 POI 。本文作者將簡單地聊聊自己對于地圖產品中POI的了解和看法。
作為一個標準的路癡,以前信奉的一句話是「地圖長在嘴巴上」,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多問幾個人,總能到達目的地。后來,隨著智能機的普及與地圖產品的完善,更傾向于去全國省地圖軟件中查找想要去的地方。畢竟大多數人掌握的信息都沒有地圖產品全面。
當我們在使用地圖產品時,除了查詢路線外,還經常會用到的一個功能是:「發現周邊 / 附近」。利用這個功能,可以查找你附近的美食、景點、酒店等等。
對于地圖產品而言,某個地理位置周邊的信息,稱之為 POI 。百度地圖的官方文檔中是這么解釋的:位置數據,point of information。不過網絡上也有其他的說法,point of interest ,地圖上任何非地理意義的有意義的點,比如商店、酒吧、加油站。
在地圖表達中,一個 POI 可代表一棟大廈、一家商鋪、一處景點等等。通過 POI 搜索,完成找餐館、找景點、找廁所等等的功能。
POI 存在的意義在于:無論是熟悉還是陌生的城市,你并不能準確的記住和了解你周邊的信息。比如,我們需要找一家銀行,一家家銀行搜索未免太麻煩,若是直接能在地圖上依次顯示離你最近的銀行,豈不是很方便?
簡單聊聊自己對于地圖產品中POI的了解和看法。
一、地圖產品的 POI 分類
地圖產品的 POI 分類對于開發者和用戶而言,所感知的視角有所不同。
1. 移動端用戶視角的 POI 分類
對于大多數地圖產品而言,發現周邊 POI,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點擊產品首頁的按鈕發現/附近按鈕進入;另一種是通過頂部的搜索欄,根據搜索提示進入。
第一種,當我們打開百度地圖時,在軟件首頁底部,會有一個發現周邊按鈕,點擊即可看到百度為我們提供的周邊數據。(高德地圖:首頁→附近)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第二種,直接點擊頂部搜索欄,搜索欄下方會出現 POI 的搜索提示。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以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為例,這兩款App都是將POI分為六類:吃、住、行、玩、景點、購物、生活。既可選擇大類,也可選擇大類中的小類。
e.g.可直接選擇美食,也可以選擇美食中的小類,如小吃、快餐等。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這是從移動端的用戶視角感知的 POI 分類,基本涵蓋了對于地理位置周邊的各種信息需求。
獨特的 POI 甚至能成為地圖產品的宣傳點。搜狗地圖在最近更新的版本中,加入了對充電樁數據的搜索,滿足了電動車車主的充電需求。與此同時,其競品: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都無法搜索到充電樁數據。這時候,搜狗地圖對于部分電動車車主開始產生不可替代性。
2. 開發者平臺 POI 分類
這兒稍微聊聊開發者平臺的 POI 分類,很多App在開發過程中都需要地圖的數據接入。對于開發者而言,他們看到的 POI 分類是這樣的: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百度地圖開放平臺- POI 行業分類
這個分類非常詳細,一共有17個一級行業。而在高德的開放平臺中,POI 類別甚至共分為20個大類,每個大類別還有二級以及三級的細小劃分。開發者平臺 POI 分類十分詳細和嚴謹,關鍵點在于做到完全窮盡和相互獨立。
二、POI 設計中的細節分析
首先問個問題,為什么地圖產品中要加入 POI?POI 是地圖的一個基本要素。在紙質地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對于景點和酒店的標記。隨著地圖遷移到互聯網中,POI 更是被不斷完善。
對用戶而言,POI 的存在,能快速找到目的地,便捷出行;對廠商而言,增加用戶的活躍時長,比如在百度地圖中增加搜索美食功能,會相應減少跳離百度地圖,轉向大眾點評的人數。對于在打造自己生態體系的公司而言,有利于實現產品的閉環,讓用戶在自己的體系類完成一整套動作。
因此對于地圖產品而言,除了導航之外,POI 是產品的核心功能。那么在已有產品中是如何設計的呢?
1. POI 入口設計
這個前面已有提及。搜索框、首頁按鈕都是 POI 入口,用戶想要找到十分簡單。但是需要克服的一個難題是:如何讓用戶知道「我」能給用戶提供這些?給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入口設計,結合大數據分析,在默認搜索框中前置用戶最感興趣的POI 。
舉個栗子:若是用戶每天晚上的地理位置都相同,系統可在后臺模糊判定這是用戶的家,則在搜索框中,默認的搜索提示則可變更為:超市、快遞、銀行、美食等。
現在打開高德地圖,在搜索框中,默認推薦如下圖。呆在熟悉的家中,且從來沒開過車的我,一年幾乎都不會有搜索酒店、景點、加油站的需求。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2. POI 搜索結果展示設計
以搜索景區為例,各個地圖 App 在結果頁中,單個列表元素的展示要素如下: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在結果列表元素中,應當首先展示用戶關注及影響決策的信息。在決定去一個景區瀏覽之前,用戶會關注景點離自己距離、票價、景點的評價等。在這方面,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做的不錯。
對比高德和百度點評信息:兩者同樣會顯示星級評價,不同的是高德顯示評論數、排名和景區標簽,百度顯示景區標簽和評論標簽。高德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這些信息便可幫助決策,無需點開詳情頁,減少用戶步長。
另外,高德和搜狗地圖,可直接在列表頁點擊「去這里/我要去」按鈕,一鍵開始導航。百度地圖和騰訊地圖則要點選之后才可。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搜索結果展示頁的核心在于兩點:
準確展示用戶想要的信息,利用語義猜測,模糊詞匹配提高搜索成功率。
提供用戶關注要素,盡可能在列表頁幫助用戶快速做出決策,導航前往。
三、POI的玩法及更多可能性
1. 全民 POI 數據眾包
之前曾在網上看到過一篇帖子,關于地圖產品的街景采集。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也很辛苦,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進行地圖產品的維護。
高德推出一款App,高德淘金。地圖 POI 數據眾包應用,用戶通過客戶端拍照對已發布的 POI 數據進行校驗或新增,通過審核即可獲得相應獎勵。這個功能可以直接考慮內置地圖產品的上報模塊,增加一個功能為 POI 驗證,即人人都是 POI 采集師。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都用POI吸引你,不過它到底是什么?
2. 地圖產品的商業閉環
用戶從拿起手機進行地點查詢,到完成線下消費,線上支付,在地圖產品中形成閉環。大部分用戶擁有的消費習慣是:美食通過大眾點評、酒店住宿通過去哪兒,地圖產品只是一個指路工具,當達到目的地之后,便被放下。
其實不然,地圖產品有著天然的入口,尤其對于已經建成龐大生態體系的BAT而言。以百度地圖為例,在百度地圖中搜索到的餐飲店,若支持百度糯米,則可直接在百度地圖中完成代金券的購買/支付。
作為一個地圖工具,應當擁有的志向是:為用戶提供全面而有用的位置信息,幫助用戶輕松完成出門所需的路線規劃,正確抵達目的地,途中適時為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生活服務,形成商業閉環。
最近也是無意之中了解到原來地圖中那些周邊推薦叫做POI,覺得很有意思。善用地圖,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并不是路癡,只是不會用地圖而已。關于地圖產品中的POI設計先聊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