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媒介的接觸點越來越多。在過去,我們可能只需要做一個好的廣告片、做一幅好的平面廣告就可以通過最具優勢的傳統媒體影響要影響的消費者。但現在,品牌經營者獲取用戶的渠道多且成本低廉,觸達用戶來提升知名度已不再是難題。
但反之,推廣與購買間的轉化率卻越來越低,即人們的信息接受度在急速下降。相信很多品牌經營者對此都深有體會。
為此,他們會選擇更搶眼的創意、更多樣化的營銷手段和更高頻次的轟炸模式來提升轉化率,但最終卻收效甚微。其實在筆者看來,此時的他們已經鉆入到牛角尖中。真正出問題的并非是營銷,實質是企業自身出了問題。
所謂營銷,其本質是拉近產品與用戶之間關系的紐帶或工具,在傳媒業高度發達的今天,用戶消費行為逐漸從盲目”轉為理性”,產品必須要真正擊中用戶的痛點。
因此,推廣效果下降的本質原因,一定是對用戶痛點分析的抓取和解決不到位,一定是品牌和用戶的連接上出了問題。這個時候,企業經營者更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運營模式是否出現了問題。
如何判斷運營模式是否出現了問題呢?
首先,要審視自己服務的用戶。你要清晰地知道你想影響的目標用戶是哪群人。人群的建立是核心戰略,其他的都是戰術。一切營銷活動都要以目標用戶為出發點,否則就是無的放矢。明確目標用戶后,就要考慮如何建立產品與目標用戶間的關系,在最初階段就要將產品和消費者放在一起考慮,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
其次,要檢討用戶訴求和產品屬性是否發生了變化。一般來說,產品研發遵循的閉環是發現用戶痛點- 做出產品-解決痛點”。這個閉環的順序是沒有錯的,容易出錯的是你的用戶痛點找得是否準確,或用戶需求是否在短期內發生了變化,當前的產品屬性是否能準確地滿足用戶的痛點。當用戶訴求與產品屬性出現不匹配時,就必須重構你的商品,重新將產品與用戶需求進行匹配。
作者: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