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應對危機推進科學發展紀事
4月26日,《人民日報》在一版刊發通訊《咬定轉型不放松》,重點報道了無錫應對危機推進科學發展的舉措和成效。本報今天予以全文轉載。
春天,太湖最美的季節。
來到太湖之濱的無錫,踏訪春的消息。
一些最新數據,透出些許暖意:一季度,無錫市一般預算收入93.94億元,同比增長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7億元,同比增長16.5%。二者增幅均位居蘇南前列。另外,一季度城鎮登記失業率3.07%,好于去年底的3.12%。
不過,對于一個工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的城市,一個外貿依存度接近90%的城市,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不言而喻。
“咬定轉型不放松!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態度堅決,“好比是一場賽車,我們就是要在崎嶇險峻的道路上抓住‘彎道超越’的機會。何以超越,唯有創新!”
經濟寒流中,什么樣的產業春意盎然?
江陰經濟開發區一間不起眼的車間里,放著幾個樣子有些奇特的巨型白色艙體,幾十名工人正在忙碌。一問方知,這是風力發電機組的輪轂和機艙。這里,正悄然進行著一場可能影響未來我國能源格局的技術革命。
去年4月26日,首臺1.5MW(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在這里下線。它的誕生,被認為“破解了我國風電發展的密碼”。
開發這套系統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遠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2007年上半年剛進駐江陰高新技術創業園,公司總經理張雷更是一名“70后”“海歸”。別看企業現在還很小,但張雷充滿信心:“到2015年,我們的生產規模達到1000億元。”2008年,遠景能源實現銷售1.2億元,今年預計可實現銷售15億元。
看來,一個新的“朝陽產業”將在這個小小車間里孕育,這就是科技的神奇魅力!
在無錫的幾個“Park”,同樣感受到盎然春意。
“在無錫,‘Park’有專門的定義:科技人才三創(創新、創業、創優)載體。這里,沒有煙囪,看不到機床,‘車間’就是一個個玻璃隔出來的工作間,‘生產力’全部源于這些年輕人的奇思妙想,也就是‘智慧產業’。”無錫市發改委副主任童曉寒說。
無錫軟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無錫太湖新城科教產業園。公司副總經理張忠陽介紹,企業正式運作是在2007年7月,2008年即實現出口1000萬美元,員工規模達到1100多名。今年的目標是,實現出口3000萬美元,再招聘員工1000名。到2010年,預計實現出口1億美元,員工人數達到4000—5000名。
完全是逆勢而上,一般人難以想象。張忠陽的解釋很簡單:“我們抓住了機會。”軟通動力的主要業務是軟件外包,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電信等領域。金融危機發生后,歐美很多企業將自己的非核心業務(如內部管理軟件)外包出來,這是市場機會之一。另外,中國擴大內需的政策也給了軟通動力機會,最明顯的就是電信。去年,公司在這一領域的業務量增長了120%。
無錫國家軟件園的六月智能軟件有限公司最近剛剛接到美國一家企業的軟件訂單。“現在這時候拿到美國的訂單,不容易呢!”公司副總經理林為民說。
去年,無錫市列入統計的19個創新、創業、創優園區中,有11家年銷售總額超過了10億元。
沒有危機,結構調整的決心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堅定
最近兩年中,無錫市關閉“五小”企業及“三高兩低”企業1421家,其中化工企業就有1159家。今年,無錫市還將搬遷160多家不符合無錫當地產業規劃的企業。
從經濟結構上說,無錫是個不折不扣的重工業城市,重工業的比重高達76%,僅鋼鐵產量就超過1000萬噸。無錫的二、三產業比重達到98.6%,農業只占1.4%。而工業結構中,“三高兩低”(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低效益、低產出)產業占了很大比重。
“即使沒有國際金融危機,即使沒有兩年前的太湖藍藻事件,我們也必須轉變發展方式。”無錫市委副秘書長王安嶺說。
就在太湖藍藻事件發生的2007年,無錫市關閉“五小”企業及“三高兩低”企業800多家,這意味著當年要減少GDP80多億元、稅收3.2億元左右。但是,關閉這些企業,可節約標準煤8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000噸。
幾年來,無錫的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實現了“一二三四”:集成電路產業和光伏產業規模全國第一;離岸服務外包產業產值全國第二;液晶產業和工業設計產業規模全國第三;風能產業規模和原創動漫產量全國第四。
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悄然爬升:去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1.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份額增加到47%。
一張清晰的蘇南模式變遷“路線圖”,一份值得期待的“無錫答卷”
蘇南模式變遷的“路線圖”在無錫日漸清晰:從大呼隆招商引資,轉向大規模招才引智;從心心念念于打造“世界工廠”,轉向雄心勃勃地建造“世界辦公室”,甚至還要成為“世界大腦”。
無錫市太湖云計算平臺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建豪就是無錫引智的成功典型。他創辦的這家公司催生了一項全新的產業——信息系統出租業。客戶只要通過互聯網或局域網遠程連接即可使用該系統,享受“云計算”提供的按需服務,不需要投資自建數據中心。陸建豪介紹,據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到2012年,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20億美元。“云計算”的這項業務,一直以來幾乎被微軟、IBM、HP等少數國際大公司包攬。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很多企業不再考慮自建數據中心,這家公司恰恰抓住了商機。
在無錫,像陸建豪這樣的“海歸”,是無錫市“530”人才引進計劃的一個成功代表。無錫原定5年引進30個海外領軍型創業人才,這項計劃2006年開始實施,目標已實現。
截至2008年底,無錫引進海外高層次科技創業人才2000多人,他們帶來了600多個創業項目,已經注冊落戶的創新企業276個。無錫正在致力打造成為“科技創業家搖籃城市”。
就在3月中旬,無錫市政府在北京大學舉行了一個專場招聘會,計劃招聘5000名服務外包及創新人才。從今年起的5年內,無錫計劃培訓服務外包人才20萬人,新增大學生就業17萬人。
今年,無錫的目標是:引進領軍型海外留學生創業團隊150個以上、實現服務外包總額15億美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3%。
前不久,無錫又被確定為20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之一。眼下,他們正在奮力推進“123”計劃,即:到2010年,全市集聚國際服務外包和軟件出口企業100家,每家企業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年出口超過3000萬美元,初步形成服務外包的產業集聚效應。
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期待無錫,期待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