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漫步在重慶的街頭,路邊的小草已經吐出新綠,梧桐樹上綻放著火紅的花朵,在這春意正濃的時節,重慶的BPO產業布局的號角已經吹響,為打造軟件與服務外包前沿城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在中國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遷移過程中,重慶本土企業生存現狀是怎樣的?在發展中遭遇哪些困境?如何通過創新思維轉“危”為“機”?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重慶對眾多服務外包企業進行采訪,見證并記錄產業發展前沿陣地中的他們走過的足跡與心路歷程。
受訪企業:
重慶恩菲斯軟件有限公司 董事 常務副總經理 雷輝
重慶環球數碼動畫有限公司 總經理 米曉林
重慶中天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總經理 熊東
重慶NTTDATA威步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總經理助理 劉永仙
重慶正大軟件(集團)有限公司 集團副總裁 馬國盛
美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 楊華
人才 人才 人才
重慶市作為我國四大中央直轄城市之一, 擁有高等院校56所,每年畢業軟件與信息服務相關專業畢業生達8000人;中等職業學校341所,在校學生數10.70萬人,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是在這樣一個并不缺人的城市中,軟件與服務外包人才的瓶勁仍然是制約其BPO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重慶是一個人才資源培養大省,但是不是一個人才資源應用大省,中高端人才一直沒有一個積聚的好的效應”,正大軟件(集團)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 馬國盛告訴記者。而在對重慶最大對日外包服務提供商NTT DATA采訪時,其負責人劉永仙同樣也強調了這個問題,重慶畢業生到是挺多但就是找不到合適的,能直接用的。
“我們招現成的人招不到,我們只能從別的地方招人,現在重慶公司的骨干全都是從深圳公司外派過來的,外派一年或者二年,在這邊把這些人帶出來,從老師到各級的主要管理全都是深圳公司的”。環球數碼總經理米小林說。
“當地人才的情況現在應該說一般,要招到合適的人比較困難。公司現在103個人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應屆畢業生,今年7月份才會到”,重慶恩菲思軟件常務副總經理雷輝說。
目前,重慶本地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最大規模約為1千多人,而對于離岸外包來說最大的NTT DATA公司目前也只有70人,每年對日外包只能接幾百萬人民幣的單子,其中有30%的份額要二包給其他公司來做才能完成。“我們覺得特別遺憾,目前日本每年有10億人民幣的業務包發過來,大多數北京、大連的公司接走了,我們只能接很少一部分,明年公司希望營收能做到1億人民幣,目前就是一個人的問題”,劉永仙說。
采訪過程中,受訪的十余家企業幾乎都談到了人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而與此同時在記者采訪的重慶幾所大學的應界畢業生時,同學們也不約而同的談到了,現在工作特別不好找,為了找工作不得不再花幾萬塊錢進行就業再培訓。目前重慶活躍著一些IT培訓機構幫助培養企業需要的初級人才,更有一些企業采取自己培養人才的方式,重慶的正大軟件集團通過自主辦學組建正規的軟件技術學院來解決人才問題,環球數碼也通過自己的培訓業務為公司培養動漫的人才。
據記者了解,重慶政府為了解決企業用人問題和本地學生的就業開展一系列舉措活動,目前IT 5000人才培訓計劃已經進入了第二期,重慶經信委舉辦的“百人深造計劃”也在進行中。政府把企業引進來,更需要把產業鏈的配套做好,把產業氛圍營造好,人才才能聚集在重慶,更多的高端人才才會選擇重慶。
政策落地的斷層
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的主要的城市,除了享受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又在總書記的314定位下,把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到了一個戰略高度,去年年底,重慶政府發布了啟動雙十戰略的消息,即建設十大基礎工程,包括國際專用數據通道工程、軟件企業接包能力提升工程、人才池建設工程、支撐平臺建設工程、品牌營銷推廣工程、業務流程再造工程、海外渠道建設工程、百團千日會戰工程、企業并購重組工程、信譽體系建設工程;出臺十大激勵政策,包括專項資金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國際市場拓展政策、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內需市場培育政策、個人培訓鼓勵政策、企業認證獎勵政策、融資擔保補貼政策、通信費用補貼政策、引進企業招商獎勵政策。在這些政策中包含著穩定了企業負債和個人所得稅及對一些高級人才到重慶落戶以后的政策,還有對外包企業在重慶進行落戶團購單給予的獎勵政策和人才培養方面政策。在政策成面,可以看出重慶政府鉚足了勁,做足了功課要給予企業最大的實惠,但在記者采訪過程中還是發現政策的落實出現了斷層,而這些斷層使這些正促于成長期的企業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
“我們感覺到重慶面臨的政策很好,實際落地的項目不多,這是現在制約我們最大的問題,因為我們來到重慶發現市場有限當地的行業信息化項目規模都比較小,現在我們自主做一些產品”,雷輝說。
“對于企業來說政策真正要落實到可操作性上面,現在因為機構老是在調整,起碼從去年我們來了之后他們總是在調整,去年是三區合一,就高新區、新開區和出口加工區,三區合并成一個北部新區。現在可能又要出現一個什么調整,感覺好象總是在變化當中,這種變化當中有很多東西可能就做的不到位。政策深入這些都覺得還不太夠,但也正因為如此,有很多的解讀空間,對企業來講當然也是風險,解釋不清楚”,米小林說。
“很多優惠政策,比如說房租,一些稅收,但是這些政策目前在落實過程中,還有幾十家,給了一些示范單位,一些措施,鼓勵這些企業做大,他們也征求企業,因為之前出臺很多政策,比如說市政府70號文,但是有很多政策沒有落實,我們也期待著,以前很多政策出來了,但是落地比較少”,美音常務副總經理楊華說。
企業在記者采訪中都提到了政策落地的問題,對于一個正在發展期的企業政策風險會關系到它的生死存亡,就單退稅這一項,即征即退和今年征明年退或者若干年后退,對于企業的意義是完全不同;而在新舊政策的更替中,不可避免會出現矛盾之處,原有的政策還沒有落實,新的政策又發布了來,企業還沒有享受到老政策實惠,新政策就取消了原有的優惠。為了解決這些矛盾,政府層面目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北部新區已經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政策的落實,對企業來說有具體的行動措施,更有分管領導直接的負責,企業對于政策的落實才會更有信心。
更需要“軟”服務
重慶最主要的軟件與服務外包基地包括北部新區、西永微電子園、及在建的永川產業園,主要的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都集中在北新和西永兩個園區當中。目前,企業在選擇落戶地點的時候,除了政策和園區服務上的考慮之外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因素,NTT DATA在西永主要是看重其毗鄰大學城,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同樣做大多數軟件外包企業和IT培訓機構也都是基于同樣的原因選擇了西永,而西南最大的呼叫中動漫外包服務公司環球數碼則是因為企業自身的擴張的需要落戶到了北部新區。
在我國軟件與服務外包最成熟的大連,園區的管理采取“官助民辦模式”,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就作為主體開發企業,負責軟件園的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建設、招商引資、產業服務和園區綜合管理,此謂“民辦”;而大連市人民政府及所屬部門則在宏觀指導、制定政策、招商引資及軟件園服務體系建設上,發揮著巨大作用,其中,軟件園的規劃設計、可行性論證、引進企業、引進人才、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咨詢、國際招商引資等,政府都派出專門的人才參與,此謂“官助”。在大連軟件園的主體運營公司,除了承擔了園區的“硬件”基礎建設,更是在“軟服務”上下足了功夫,目前可以為園區企業提供全套服務解決方案及IT產業人力資源解決方案,企業只要拎包就可以直接入住。
“園區目前還是有一些差距,在意識這方面,現在它能給出的政策只是房子免租、裝修等,只能給在錢上,而不能從服務體系上機遇支持,硬件環境好做,軟環境的打造需要更多的經驗和積累”,中天國際總經理熊東說。
“對于大連園服務模式,我們非常歡迎,因為那是成熟的經驗,目前還沒有到這樣的地步,因為園區也需要成長”,雷輝說。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還有一些企業提出了,是“開荒”來的,對于園區還不完善的管理和服務并未表現出不滿,而是更著眼于未來,2010年-2015年將是重慶產業快速發展的階段,不可忽視的是在一些的高端產業發展當中還處于初級階段,在這個當中園區存在不成熟性,園區包括一些服務機器的不完善性,以及人員的不專業性,正如經信委書記沐華平說的那樣“想選擇今天,那可能不會選擇重慶,但是你如果選擇明天的話那就必須要選擇重慶,因為重慶是一個的蒸蒸日上的城市”。
遠離金融海嘯
2008年上半年開始,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整個市場疲軟,離岸外包業務受到嚴重沖擊,來自歐美市場的高端需求雖然在明顯減少,與此同當時還在日本發展外包業務的正大軟件,已經嗅到金融海嘯的氣息,于是迅速轉型提前把業務重點轉到國內應用上來。
據有關資料顯示,金融危機使離岸發包放的高端需求顯著減速少,而目前中國的離岸外包企業大多數只能接以相對低端的業務例如編碼和測試,所以金融危機對外包企業的影響暫時還不顯著。重慶最大的對日外包服務商 NTT data 負責人劉永仙告訴記者,最發愁的不是接不到單,而是沒有接單的能力。
“金融應該說影響不是很大,就像NTT DATA這樣的其實是有業務,他也希望你能接更多業務,但是重慶目前的差距就是高端的日語人才、日語技術人才比較少,因為能力還有差距,所以真正從量來說,給一個上千萬的項目,NTT DATA現在這個規模怎么吃得下?我們合作公司吃起來也困難”,熊東說。
在受訪的九家企業里,受到實質性沖擊的企業幾乎沒有,這些企業提供的服務外包大多是在岸業務而且業務模式多樣,在金融風暴面前已經具備了一些天然的抵御能力,而部分企業離岸外包業務剛是起步階段有的甚至還沒有開始,所以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對整個外包產業的影響,在他們身上的幾乎沒有顯現。在岸業務的開拓中,重慶的服務外包企業都以創新思維規劃好今后幾年要走的路。
本地市場有待規范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機械工業基地、綜合化工基地、醫藥工業基地和儀器儀表基地,同時還是中國汽車、摩托車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重慶傳統企業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大民營;另一類就是大國有。目前,重慶比較大一點的制造業特別是原來軍工轉型的為大國有控股集團所掌控,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在這種兩級分化中,企業的關注點不一樣。民營企業關注短期經濟效益目前IT投入嚴重不足;而大國企采取比較保守的政策,用內部有一個非常龐大的信息中心,來耕耘自己的自留地,形成一個非常嚴格的壁壘。在這兩個障礙下,使外在市場競爭不能深入到重慶傳統企業中去,嚴重制約了重慶本土服務外包市場秩序向著有序而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雖然對于象正大軟件集團這樣一家重慶信息化的龍頭企業,但是在服務外包的業務里幾乎沒有接到本地企業的單子。在記者采訪的內家服務外包企業中,對于本地市場的評價都不是很樂觀。
“重慶現在大的軍工企業和工業企業他們自己有研發團隊,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也能做一些中低端的事情,而我們也進不去,所以我覺得關鍵是傳統企業對軟件企業合作觀點需要改變,把一些東西外包出來,軟件企業就是是專業做服務的”,雷輝說。
重慶本土市場的成熟,取決于重慶傳統企業的轉型與意識的轉變,在這當中政府需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政策層面雖然需要有好的政策和項目擔保,但更需要政府在市場的規范和引導做更多的工作才能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目前重慶的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正是需要政府帶頭把一些項目發包出來,通過細分市場讓專業化的公司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這樣去引導傳統企業適應并接受重慶產業轉型期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