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語音識別上折戟的三星S8,何時才能正式進入AI陣營?
智能機市場可謂是一片血海,疲軟的創新,眾廠商包孕蘋果在內甚至都在圍繞著手機顏色大做文章。人工智能時代,AI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力,眾廠商紛紛占坑。三星作為全球智能機的頭部廠商,自然不會錯過這波技術賦能浪潮。
智能機廠商進軍AI領域,目前比較常見的姿勢莫過于語音識別,也是就是我們平時所看到的蘋果上的Siri助手。據外媒最新消息,三星電子近日頒布頒發,將給S8手機推送Bixby語音助手,不過還需要加一個形容詞——“預覽版”。
在S8發布之前,三星稱自行開發的語音助手將是該手機的一大賣點,但是后續發展,卻令人感到驚訝。在S8發布和開售時,其并未提供Bixby。
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Verge報道,在S8發售兩個月后,三星電子日前頒布頒發將會推送一個預覽版的語音助手。三星體現,只有必然數量的S8用戶能夠獲得語音助手軟件的推送,別的預覽版的功能并不完整,用戶使用語音指令僅僅可以發送短信、設置手機,或是打電話等等最基本的功能。
作為三星的宿敵,蘋果公司早在2011年發布的iPhone4S上已經配備語音識別技術。國內方面,語音識別更是是炒得很熱,科大訊飛、出門問問等一些列語音識別技術提供商,錘子等四線手機廠商也已經開始引入語音識別技術。不止智能手機領域,本年發布的眾多智能電視無一例外不引進語音識別技術。
那么,問題來了:科技巨頭強如三星為何就遲遲未推出語音識別技術那?三星S8好不容易搭配語音識別技術,可為什么還是個預覽版的那?在語音識別上折戟的三星S8,何時才能正式進入AI陣營?
拿來主義與自主研發齊飛,可依舊不能望行業項背
人工智能火熱,,科技巨頭三星自然不會毫無防備,為了讓智能機早日進入到AI陣營,三星兩條線齊頭并進。
一條是,奉行拿來主義,大肆收購。
也許你沒有聽說過 Nuance,不過你應該聽過 iPhone 的 Siri,而 Nuance 正是這名蘋果語音助手背后的技術提供商。這家位于美國麻省伯靈頓的 Nuance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語音技術提供商之一,在電腦、移動設備、電視甚至 GPS 上都能看到其身影。為了增強自家的語音識別技術,彌補軟件短板,當年業內紛紛傳言三星欲用 60 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直接收購該公司,可最后不了了之。盡管無果,可也從側面表白了三星要做好語音識別技術的決心。
三星確定收購的語音助手公司為Viv Labs。去年10月7日三星以2389.3億韓元收購該公司,根據每韓元合0.0009美元計算,協議金額約為2.15億美元。Viv Labs公司位于美國加州圣何塞,他們的團隊曾開發了蘋果的Siri虛擬助手,現在成為三星美國研發的子公司。
另一條路是自主研發。
早前三星推出的語音助手為 S Voice 。上市之初,號稱可以秒殺 Siri,但推出多年來,并不被用戶所熟知和使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智能程度和體驗與 Siri 以及 Google Now 等競品相差較遠,并且其語音技術由 Nuance 提供,核心技術并沒有掌握在本身手里,使得其在供應商中間處于被動地位,處處受限。為此,三星開始發展自有語音和語義處理技術,聯合 VoiceBox 開發的 NLP 算法以提高 S Voice 的“智商”。但由于用戶對 S Voice 的固有印象和固有的產品屬性,盡管在多個方面有所提高,但 S Voice 的激活率仍舊較低。
這時 S Voice 的地位就顯得十分尷尬。三星在收購 Viv 后,三星的語音助手功能是繼續沿用“不智能、老舊、落后”的 S Vioce 這個品牌呢,還是使用 Viv 這個“別人家”的品牌?一個艱難的問題擺在它面前。此次此刻,三星基于 S Voice 已有的架構,再把 Viv 的技術整合在全新的產品中,很好的做到了互補,化解了這一尷尬。
由此也可以看出,三星為了提升語音助手功能,著實下了一番硬功夫,自發研發的同時,還不忘大肆收購,最后,又在收購后又不停升級。可是盡管如此,拿來主義與自主研發齊飛,三星語音識別依舊難以望行業項背。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三星語音助手Bixby僅支持韓語。原本三星希望在五月份的時候正式支持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不過三星的工程師卻反饋由于英語的語法和構詞法過于困難,所以他們在研發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顯而易見的是,三星電子低估了智能語音助手的產品開發難度,過早對外宣傳,結果卻造成了產品跳票的倒霉影響。
目前在全球語音助手市場,形成四強爭霸格局,別離是蘋果Siri、谷歌(微博)助手、亞馬遜Alexa以及微軟的Cortana, 老牌的谷歌助手以及后來者Alexa已經成為領先者,兩個助手正在進入越來越多的外部硬件傍邊。